欢迎访问西安城市科技职业学校官方网站!今天是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主页 > 专业设置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2023年修订)
 

西安城市科技职业学校
零二三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
专业代码:700604
二、入学要求
普通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
三、基本学制
3年
四、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学习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城市轨道交通服务员等职业,能够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等工作的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应全面提升素质、知识、能力,筑牢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类通用技术技能基础,掌握并实际运用岗位(群)需要的专业技术技能,总体上须达到以下要求。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能够熟练掌握与本专业从事职业活动相关的国家法律、行业规定,掌握绿色生产、环境保护、安全防护、质量管理等相关知识与技能,了解城市公共交通等产业文化,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备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3.掌握支撑本专业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必备的语文、数学、历史、艺术等文化基础知识, 具有良好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具备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4.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学习一门外语并结合本专业加以运用;
5.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认知、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认知、电工电子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6.掌握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售检票系统、设备操作等技术技能,具有按规定流程进行售票、监票和补票服务的能力;
7.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运服务、事务处理等技术技能,具有解答乘客多元化问题, 并做好相关指引及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
8.掌握客流组织原则及要求,具有对车站常态化客流监测及突发性客流控制的能力; 具有完成站台列车接发及非正常情况下行车组织工作的能力;
9.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终端设施设备的操作、维护等技术技能,具有按照岗位职责处理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
10.具有适应产业数字化发展需求的基本数字技能,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专业信息技术能力,初步掌握城市公共交通领域数字化技能;
11.具有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掌握基本身体运动知识和至少 1 项体育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具备一定的心理调适能力;
13.掌握必备的美育知识,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审美能力,形成至少 1 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14.培育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精神,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具备与本专业职业发展相适应的劳动素养、劳动技能。
五、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 交通运输大类
所属专业类 城市轨道交通类
对应行业 城市轨道交通
主要职业类别 城市轨道交通服务员
主要岗位(群)或技术领域举例 城市轨道交通服务员
职业类证书举例 城市轨道交通站务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构成。
(一)公共基础课程
公共基础课包括思想政治、语文、数学、历史、外语、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劳动教育等列为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将劳动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素养等列为必修课程或选修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内容及要求 参考学时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36
2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36
3 哲学与人生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36
4 职业道德与法治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36
5 语文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216
6 数学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180
7 英语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180
8 信息技术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108
9 体育与健康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180
10 艺术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36
11 历史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72
 
(二)专业课程
一般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并涵盖实训等有关实践性教学环节。
1.专业基础课程
包括电工与电子技术、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基础、城市轨道交通礼仪与形体训练、城市与公共交通等。
2.专业核心课程
包括:智能化售票系统与票务服务、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实务、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实务、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行车组织、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等。
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参考学时
 
 
 
 
1
 
智能化售票系统与票务服务
①能够使用闸机、自动售票机、半自动售票机等设备,按票务管理工作要求完成售、检、补票作业。
②掌握 AFC 系统的票卡种类及使用范围等。
③能够指导乘客使用电子支付设备进出站,确保绿色低碳出行等
 
 
72
 
 
 
 
2
 
 
 
 
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实务
①掌握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规范及常见问题处理技巧。
②能够为特殊乘客提供服务。
③掌握乘客投诉处理的原则、流程及处理技巧等。
④掌握车站环境标准及巡视要求,能够判断是否符合公共卫生标
准要求等
 
 
 
 
72
 
3
 
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
①了解客运组织原则。
②掌握客流疏导的服务技巧。
③掌握站台设计容纳能力、设施设备配置和客流规律。
④掌握常态化客流控制方法。
⑤能够完成突发性客流的组织工作等
 
 
 72
 
 
4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行车规章
  ①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行车作业流程以及相关的规章制度。
②能够规范完成站台接发列车工作等。
③能够完成正常情况和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组织工作等
 
 
72
 
 
 
 
5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①了解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原则和应急组织结构。
②掌握轨道交通车站不同类型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流程,能够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程序分角色进行演练等
 
 
  72
 
 
 
 
 
6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操作
①了解给排水系统、暖通空调系统和照明系统等的组成。
②掌握电梯等设备的构造和基本操作。
③掌握 PSL 和 LCB 在不同故障情况下的操作。
④掌握灭火器、消火栓等车站级消防工具的使用方法。
⑤能够按规定操作相关设备等
 
 
 
 
72
 
3.专业拓展课程
包括:旅客运输心理、交通常用手语、城市轨道交通客服英语、1+X考证、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城市轨道交通调度指挥等。
(三)实践性教学环节
本专备业应配校内实训实习室和校外实习基地。
1.校内实训实习室
校内实训实习必须具备的实训室及主要工具、设施设备的名称和数量建下表。
 

实训室
名称
主要工具和设施设备
名      称 数量(台/套)
 
 
1
 
 
形体房
把杆 1
镜子 1
瑜伽垫 40
瑜伽轮 40
木地板 1
 
2
 
安检实训室
金属探测门 1
手持金属探测器 1
安检机 1
 
 
 
3
 
 
行车组织
实训室
集中电话、小电话、货票架等 1
技术站现车管理信息系统 1
演练模拟站的车站线路示意图 1
模拟实际的调车作业时间标准 1
站调、区长、车号员演练所需要的空白模拟站技术作业表、调车作业通知单、列车编组顺序表 1
 
 
4
 
调度实训室
站场沙盘 1
控制台、机车模型、集中电话、各站电话、调度 1
信号灯、信号旗 40
 
 
 
5
 
货运、旅客运输实训室
运单、时期、运杂费收据 1
事故案例、货运记录、普通记录 1
实习演练计划书、任务书、指导书 40
各种道岔模型 1
信号机 1
自动闭塞设备、半自动闭塞设备 1
说明:主要工具和设施设备的数量按照标准班40人/班配置。
 
2、校外实训基地
    在校外广泛建立校外挂牌基地,实现功能的多元化和企业化。功能的多元化是指校外基地既是课程教学基地、学生实习基地,同时也是教师科研课题来源和产业化基地;企业化是指校外基地为实际的轨道交通运营公司,让学生们在企业中接触到实际的设施设备和实际的运营。其主要功能有:
(1)认知实习
    在《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操作》等课程中适当安排4~6学时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参观实习,对课程所涉及知识产生感性认识,收集相关的实际案例,在课堂中进行分析解决,同时感受企业的工作环境与气氛。
(2)跟岗实习
跟岗实习是顶岗实习前的重要环节。在学生顶岗实习前安排一周到一月的跟岗实习,可以让学生提前认识一下实习环境,了解企业文化,熟悉企业规章制度,体会实习工作中的酸甜苦辣,磨练学生意志,为最后的顶岗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顶岗实习
   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在企业生产一线上岗工作,全面了解和掌握所学专业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岗位技能,了解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为正式就业打下基础。
七、教学进度总体安排
(一)基本要求
每学年为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含复习考试),累计假期12周,周学时为26学时,顶岗实习按每周30小时(1小时折合1学时)安排。本专业总学时为3000-3300学时。
公共基础课学时约占总学时的1/3,可以根据行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在规定的范围内适当调整,但必须保证学生修完公共基础课的必修内容和学时。
专业课学时约占总学时的2/3,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前提下,课根据实际需要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实习时间。
课程设置中应设选修课,其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应不少于10%。
(二)教学安排建议
类  别 课程代码 课 程 名 称 考核
方式
总学分数 总学时数 课时分配 各学期学时分配 备 注
考 试 考 查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 第五学期 第六学期
公共基础课 KC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 36 36   2           思政
KC002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2 36 36     2         思政
KC003 哲学与人生   2 36 36       2       思政
KC004 职业道德与法治   2 36 36         2     思政
KC005 语文   12 216 216   4 4 2 2      
KC011 历史   4 72 72   2 2          
KC006 数学   10 180 180   3 3 2 2      
KC007 英语   10 180 180   3 3 2 2      
KC008 信息技术   6 108 36 72 2 2 2        
KC009 体育与健康   10 180 18 162 2 2 2 2 2    
KC010 艺术   2 36 18 18 2            
  小计   62 1116     20 18 12 10 2 0  
 
 
 
 
 
 
 
专业课
专业基础课 CG001 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手语   4 72 36 36     4        
CG002 高速铁路客运服务语言与沟通技巧   2 36 18 18     2        
JTKC006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   4 72 60 12 4            
JTKC015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基础   4 72 60 12       4      
CG003 城市轨道交通员工职业素养   2 36 36 0   2          
专业核心课 CG004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4 72 60 12         4    
CG005 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   4 72 60 12       4      
CG006 智能化售票系统与票务服务   4 72 60 12         4    
CG007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   4 72 60 12         4    
CG008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规章   4 72 60 12       4      
JTKC007 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处理   4 72 36 36       4      
专业拓展课 JTKC001 形体训练   2 36 2 34 2            
JTKC002 形象塑造   2 36 2 34   2          
JTKC012 城市轨道交通服务礼仪   4 72 36 36     4        
CG009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   4 72 60 12         4    
JTKC009 旅客运输心理   4 72 60 12     4        
CG010 城市轨道交通站务管理   4 72 60 12         4    
CG011 城市轨道交通安检理论与实务   4 72 36 36   4          
CG012 城市轨道交通调度指挥   4 72 60 12         4    
    小计       68 1224     6 8 14 16 24    
           综合素养 选修课 KC01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 36 18 18             限选
KC014 职业素养   2 36 18 18             限选
KC015 1+X证书   2 36 0 36              
KC012 劳动教育   1 20 10 10    
第二课堂 CG013 学术报告、书籍精读、竞赛获奖、技能大赛等   4 72 0 72      



KC016 军训及入学教育   2 36 0 36            
  KC017 毕业教育   1 18 18 0            
KC018 社会实践   1 18 0 18              
CG014 顶岗实习   30 540 0 540            
小计       45 812                  
合    计 175 3152 1790 1362              
八、教学实施保障
通过培养与引进结合,业务进修与企业实践结合等方式,促进师资队伍的结构优化,全面提高专业教师队伍素质,使我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专业教师达规范化要求。
(一)师资队伍
1.学历层次要求
公共基础课教师应有与授课课程对口专业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专业专任教师本科学历已达到100%。
2.资格证书要求
专任教师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及以上教师资格证书的人数占总人数的60%;专任专业教师具有本专业三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达到66%以上;兼职专业教师应具有3年以上对口工作经验并具有二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且达到专业教师的15%左右。
3.人员配备要求
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达到了39%以上;专业课教师每年参加企业实践学习或各种专题培训,全年累计学习和培训时间不少于三个月;师生比(含毕业实习学生)为1:19。
(二)教学设施
1、专业教室基本要求
具备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混合式教学的条件。一般配备黑(白)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具有互联网接入或无线网络环境及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安防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2、校内外实验、实训场所基本要求
实验、实训场所符合面积、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实验、实训设施对接真实职业场景或工作情境,能够满足实验、实训教学需求,实验、实训指导教师确定,能够满足开展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运服务、票务服务、客流组织、行车组织和应急处置等实验、实训活动的要求,实验、实训管理及实施规章制度齐全。鼓励在实训中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仿真等前沿信息技术。
(1)电工电子实训室
配备维修电工技能实训台、成套电工工具 、指针式(数字式)万用
表、兆欧表等设备(设施),用于电工工具、常用仪器仪表使用和常用低压电器的识别测量等的实训教学。
(2)形体礼仪实训室
配备化妆台、落地镜、把杆、木地板、瑜伽垫成套音响设备等设备(设施),用于规范着装、仪容仪表、基本的体态礼仪、手势、服务用语等的实训教学。
(3)票务实训区
配备自动售票机、半自动售票机、自动检票机、手持式自动检票机、电子取票机和车站计算机系统工作站(包括票务管理软件)等设备(设施),用于售票服务、监票服务和补票服务等的实训教学。
(4)站台门与车门实训区
配备车门、站台门(滑动门、应急门)系统、PSC、PSL 及安全门控制工作站(包括管理控制软件)等设备(设施),用于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安全监控、设备运用与故障处理等的实训教学。
(5)急救与消防设备实训区
配备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器、消火栓设备、烟感、(温感)火灾探测器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手提式消防电话分机、AED 教学设备、
心肺复苏模拟人和训练用外伤包扎材料等设备(设施),用于消防设备设施认知和日常巡检维护、火警状态下各系统间的联动控制及应急演练、心肺复苏、外伤包扎等的急救操作等的实训教学。
(6)行车组织实训区
配备行车组织管理软(硬)件、车站语音通话系统 、综合监控系统软件、道岔、转辙机、手摇道岔工具及钩锁器、手信号旗和手信号灯等设备(设施),用于站台列车接发、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组织等的实训教学。
(7)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实训室
配备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综合仿真实训系统软件一套,服务器和计算机若干, 用于设备故障、环境变化和乘客事务等突发事件的分角色综合仿真模拟演练等的实训教学。
(三)实习场所基本要求
符合《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等对实习单位的有关要求,经实地考察后,确定合法经营、管理规范,实习条件完备且符合产业发展实际、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与学校建立稳定合作关系的单位成为实习基地,并签署学校、学生、实习单位三方协议。
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和未来就业需求,实习基地应能提供城市轨道交通站务员、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值班员等与专业对口的相关实习岗位,能涵盖当前相关产业发展的主流技术,可接纳一定规模的学生实习;学校和实习单位双方共同制订实习计划,能够配备相应数量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和管理,实习单位安排有经验的技术或管理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开展专业教学和职业技能训练,完成实习质量评价,做好学生实习服务和管理工作,有保证实习学生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规章制度,有安全、保险保障,依法依规保障学生的基本权益。
(三)教学资源
1.教材选用
思想政治课教材:严格按照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思想政治课等有管教教材的通知,使用中职国家规划的德育课教程。
文化课教材:严格按照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学指导纲要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专业课教材:严格按照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同时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需求模式的要求来选择对应的教材。
2.图书文献配备
根据城轨专业开设课程计划,配备有图书文献10000余册,以提供学生查阅,提高其知识面以及自主学习能力,拓展眼界,从而辅助提高其专业技能。
3.数字资源配备
学校配备有10个基础微机功能室,2个专业软件微机功能室,2个电子阅览室,以满足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以及提升。
(四)教学方法
1、根据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本专业教学特点,第二学年按专业方向安排专业课和技能实训课及教学实习,第六学期安排企业顶岗实习。
2、学校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就业岗位需要以及目前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学生就业情况,设置专业方向。
3、实施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把企业引入学校,“形成”课堂与岗位、“教学与实训”相互融合的培养平台,推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师指导下模拟企业工作项目,实现课堂与实训合一,教学与技术开发、服务合一,让学生切实体验工作流程,实现从学生向企业员工的“零转变”。
4、采用小组作学习的方式,将学生分小组,做好人员分工、教师示范与学生分组讨论、训练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惑、指导相结合,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理念。
(五)学习评价
由学校、用人单位共同实施评价,基本素养和文化知识及技能主 要由学校通过学生课程学习的作业、课堂提问、出勤、考试、技能考核等进行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顶岗实习评价以实习单位为主,通过实习考勤、实习记录、实习报告、实习表现等方面,结合实习指导教师德评价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1.基本素养评价
基本素养包括品德素养、团队合作、敬业精神、组织协调三个方面。
具体要求:
(1)品德素养:诚实守信、公平正直、吃苦耐劳、文明礼貌、勤俭自
强、乐于助人。
(2)团队合作: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能与人和谐相处,
团结协作。
(3)敬业精神:有很强的事业心和主人翁责任感,追求崇高的职业理想,对学习和工作态度认真踏实,恪尽职守、精益求精、具有奉献精
神。
(4)组织协调:能积极参与组织各项社团活动、文体活动,有很强的
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
2.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评价
专业素养包括文化知识、专业基础、专业核心三个方面。
具体要求:
(1)文化知识:文化基础好,知识面宽,开设的公共课,学的扎实,
信息处理能力强。
(2)专业基础:开设的专业领域的基础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常识
掌握到位,专业知识面开阔。
(3)专业核心:开设的专业领域的专业核心课程的理论知识学的扎实,能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强,与岗位要求实现对接。
3.顶岗实习评价
考核成绩参照实习单位鉴定以及学生个人的实习考勤、实习记录、实习报告、实习表现等进行综合评定,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成绩及格及以上者获得相应的顶岗实习学分。
(1)优秀
实习态度端正,遵守实习纪律,能很好的完成实习任务,达到实 习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全部要求,实习报告能对实习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并能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成绩优异。
(2)良好
实习态度端正,遵守实习纪律,能较好的完成实习任务,达到实习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全部要求,实习报告能对实习内容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的总结,并能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成绩良好。
(3)一般
实习态度基本端正,能较好的遵守实习纪律,达到实习课程标准中规定的主要要求,实习报告能对实习内容进行比较全面的总结。
(4)及格
实习态度基本端正,能较好的遵守实习纪律,基本完成实习任务。达到实习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基本要求,能完成实习报告。但不够条理、完整。
(5)不及格
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均为不及格:未达到实习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实习报告不认真,或内容有明显错误;未参加实习的时间超过全部时间三分之一者;实习中有违纪行为,造成恶劣影响者。
(六)质量管理
1.组织机构
成立由企业、教育专家和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指导
专业建设;成立教学管理团队,对教学质量进行全面监控和评估。
2.课堂教学质量监控
按照学校要求,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1)课堂教学教师工作状态评分细则
 
课堂教学教师工作状态评价表
 
评估项目
评估标准与等级
A  B  C 
仪表 20 分 服装整齐,着正装(16-20
分)
未正装,但服装整齐、得体(12-
16 分)
服装不整齐(<12 分)
精神状态
20 分
精神集中, 情绪饱满
(16-20 分)
精神不自然,比较紧张
(12- 16 分)
无精打采, 心不在焉
(<12 分)
形体姿态
20 分
始终保持良好站姿,没有多 余的小动作,并能通过得体
的肢体语言调动学生。(16-20 分)
保持良好姿态,没有太多的小
动作。(12- 16 分)
姿态不端正、不得体,有 很多不良小动作。(<12
分)
语言表达
20 分
吐字清晰, 语速、音量适中 并起伏变化,富有感染力。
(16-20 分)
吐字清晰, 音量适中。
(12- 16 分)
语音含糊、音量过高或 过低,语速快或慢,学员
听不清。 (<12 分)
教学开关
20 分
开关运用得当, 师生互动
好。 (16-20 分)
能够使用课堂开关,师生互动
较好。 (12- 16 分)
开关运用欠合理,师生
互动少 (<12 分)
(2)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细则
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表
 
评估项目
 
评估内容
评估等级
A  B  C 
 
教学目的
20 分
目标明确具体,符合课题标准和学生实际,目标体现学科性和专业化的统一,让学生了解目标,并对学生达到目标的过程有分析和认识  
 
16-20 分
 
 
10-15 分
 
 
<10 分
 
 
教学方法
20 分
教与学方法的选用符合内容需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创设师生对话的氛围:重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注意学习方法指导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恰当运用学校制定的职场导学教学模式,合理使用多媒体:课堂评价准确、多元化  
 
 
16-20 分
 
 
 
10-15 分
 
 
 
<10 分
 
 
教学内容
20 分
教学文件齐全,任务书、工作页设计合理: 内容正确,无知识性、科学性错误: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处理得当:结合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联系专业。适时适量拓展:内容符
合学科特点,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16-20 分
 
 
10-15 分
 
 
<10 分
 
教学程序
20 分
团队组建合理, 教学环节按照职场导学各种 课;型环节组织教学,过程安排合理,层次 清楚,环节紧凑, 活动转换自然、妥当:及 时反馈教学信息,注意调整和控制教学过程:体现实践性和综合性, 突出能力的培养。  
 
16-20 分
 
 
10-15 分
 
 
<10 分
 
教学效果
20 分
课堂效果评价形式灵活,评价表设计合理:教学成效显著,目标达成度高:课堂气氛和谐, 学生思维活跃,参与意识强,注意力集中。  
16-20 分
 
10-15 分
 
<10 分
3.实践教学质量监控
采取过程性评价和成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定期检查和抽查,对实践教学合理评价。
实训教学质量评价表
 
 
序号
 
评估内容
评估等级
A  B  C 
1 教学文件齐全(包括实训指导书、适用的实训器材、工作页等) 10-8分 8-6分 <6分
2 实训室整齐,设施、材料齐全, 设备完善,完善率 95%以上. 10-8分 8-6分 <6分
3 内容符合教学目标、贴近职业岗位能力要求, 内容充实、容量适当。 10-8分 8-6分 <6分
4 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能充分调动学生实训的积极性。注重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 学生有充分的动手和试讲机会。 10-8分 8-6分 <6分
 
5
实训步寨紧凑, 各阶段时间分配合理,效率高。实训过程中指导认
真,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0-8分 8-6分 <6分
6 组织科学合理, 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训练。 10-8分 8-6分 <6分
 
7
教学纪律好,严格要求, 学生都能认真操作, 认寞记录实训日志,
注意安全教育。
10-8分 8-6分 <6分
 
8
有规范的实训报告、实训总结或上课工作页,教师反时、认真批改、
修改,批改、修改率为100%。
10-8分 8-6分 <6分
 
9
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效果良好,学生能全部掌
握实训内容。
10-8 分 8-6分 <6分
10 引导学生进行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注意职业素质教育。 10-8 分 8- 分 <6分
九、毕业要求
1.在规定的学习时间段内,无留级、留校察看等不良记录,修满
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学时学分,完成规定的教学活动。
2.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实践中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3.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十、附录
1.本方案贯彻选择性教育理念,围绕就业及升学,构建“必修课程模块+自选课程模块”的多样化选择性课程体系。坚持职业教育办学方向,坚持专业教育的基础地位,强调将专业教育贯穿就业教育与升学教育始终,在夯实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分别开发开设满足直接就业需要的课程系统和满足继续升学需要的课程系统。
2.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学校按方案要求开设必修课程,根据就业与升学以及不同专业方向开设公共限选课程和专业限选课程,并按学校实际自主开设丰富多样的自由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
3.此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内容包括如下:
(1)人才培养方案的结构模块由十三个改成十个。
(2)公共基础课时的开设严格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进行调整。
(3)对专业课程设置及课时进行了调整,将《现代礼仪》课程调整为《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手语》。

发布时间:2023-06-30